一、支付便利“不见外”,服务升温无障碍
随着中国免签政策的逐步扩大,吸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华旅游、工作和学习。华夏银行持续升级服务模式,为境外来华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便利支付服务。
(一)外卡受理环境全面升级
华夏银行完成POS外卡收单功能改造,助力境外银行卡在餐饮娱乐、酒店住宿、旅游景区等高频支付场景无障碍使用。ATM自助机具支持中英双语操作,为外籍来华人员24小时提供人民币取款服务,极大地提升了支付体验。
(二)账户服务流程持续优化
华夏银行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简易开户服务,各营业网点开设绿色服务通道,着力提升账户服务水平。来自德国的客户在绵阳分行营业部通过“绿色通道”迅速办理了“同卡号换卡”业务,确保其绑定的电子渠道支付功能不受影响,客户对银行专业、高效的服务连连赞叹。
合肥包河支行接待了5位印度籍客户,他们在某酒店担任厨师等工作,因签证有效期等信息变更,其开立的银行账户无法正常使用,支行工作人员通过英语交流后得知客户需求,大堂经理协同柜面做好客户分流工作,快速、准确为客户办理业务,业务办理结束后,客户对银行优化外籍人员账户服务措施频频点赞。
(三)支付服务政策深入普及
华夏银行为营业网点统一订制了中英文双语的《境外来华人士账户服务指南》等物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金融政策宣传,并提供外币兑换、支付结算等业务指导。南宁分行通过宣传手册和现场指导,帮助阿拉伯籍客户快速掌握移动支付的使用方法,客户还在营业网点切身体验了自助设备的便捷性,不禁感叹我国支付的先进性。
(四)创新支付服务举措
大连分行积极参与大连市支付服务中心“共建共享”工作,在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设置外语服务人员,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贴心金融服务,切实解决外籍来华人员初入中国面临的金融难题。一位来自韩国的朴女士兴奋地说:“刚下飞机就看到银行服务人员,他帮我兑换人民币、绑定手机支付,现在我能像中国人一样轻松扫码付款,太方便了!”
二、金融服务“不排老”,消除“鸿沟”享晚年
在数字化支付快速普及的背景下,华夏银行始终重视老年群体的消费和金融服务需求,在踏实做好传统服务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升老年群体的获得感。
(一)从“等待焦虑”到“暖心关怀”
北京分行国贸支行设立了“暖心驿站”,配备舒适的沙发、老花镜、放大镜等设施,并将每周二、四上午客户流量少的时段设为老年客户提供专属服务时段,在此期间除“绿色通道”外,所有窗口均可为老年客户优先办理业务,该优化措施得到周边社区老年客户的一致肯定。
(二)金融服务“一小步”提升幸福“一大步”
华夏银行已全面完成厅堂适老化改造,在做实做细厅堂服务的同时,延伸服务触角,为老年客户提供上门服务,解决老年人特殊的金融服务需求。杭州分行西湖支行为在医疗器械专卖店等待付款购买助听器的赵爷爷上门服务,为其及时调整非柜面支付限额,买到称心的助听器后赵爷爷连声道谢:“太感谢你们了,你们这服务太贴心了”。北京分行、大连分行上门为因病卧床的老年客户重置银行卡密码、补办银行卡,顺利支付医药费,切实为老年客户破除“支付困局”。
(三)适老支付课堂填平“数字鸿沟”
北京分行部分营业网点定期举办“适老支付课堂”,从下载银行APP,到绑定银行卡,再到扫码付款、查询余额,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手把手教学,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手机支付操作。客户李奶奶在参加适老支付课堂后,学会了使用手机支付购买生活用品和缴纳有线电视费,她兴奋地表示:“没想到我也能跟上时代,自己动手付钱,方便多了!”
华夏银行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做好统筹协调,实抓实干,从银行卡受理、现金支付、移动支付、账户服务和宣传推广等方面,为外籍来华人员、老年人等特殊客户群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更好服务社会民生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稿件来源: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END ·
欢迎关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官方微信:点击标题下方“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搜索微信公众号“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保存下方二维码图片,并从相册中扫描二维码;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并点选“识别图中二维码”。